加 拿 大 百 科
 


报纸及电视 

报纸 

现在加拿大全国有日报105家,比80年代略少了几家,分散在90多个城市。 代表性的日报,第一家首推《环球邮报》(The Globe and Mail),这是加拿大唯一的全国性综合英文日报。该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的《环球报》,经过两次合并,在1936年才有了现在的报名,此后该报每期报头下均有一行小字:加拿大的全国性报纸。该报的产权几经转手,现在属于汤姆森报团。该报的读者主要是社会上层,政府官员、商界人士、知识分子和驻加外交人员。每天几十版,均有经济专版,周末增加文艺版和杂论版。该报总部设在加拿大现在最大的城市多伦多,国内有9个分社,国外在8个世界主要城市驻有记者(包括北京)。发行量平日版33万份 。

其次为《多伦多星报》(Toronto Star),这也是一家老报,1899年创刊。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大众化英文日报,平日版51万份。该报比较适合市民的口味,消息丰富多样,较为活泼 。现在该报属于托尔斯塔公司。当年第一家成功的大众日报蒙特利尔《明星报》则于1970年在竞争政停刊。

《蒙特利尔日报》(Le Jourlal de Montreal),1964年创刊,加拿大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法文报纸,小型报,发行量平日版30万份。该报属于魁北克尔公司。

蒙特利尔《新闻报》(La Presse),1884年创刊,曾经很长时间内是加拿大最大的法文日报,现在该报平日版发行量20万份,属于强力公司。

《温哥华太阳报》(The Vancouver Sun),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日报,英文,其历史可追溯到1886年,报名两度变化,现名确定于1944年。现在发行量平日版20万份,该报属于布莱克报团。

《金融邮报》(The Financial Post),加拿大唯一的全国性金融日报,英文,总部多伦多。该报长期是周报,1988年2月,由太阳出版公司改为日报(但周报照出)。该报的金融消息丰富,反映加拿大商界各方面的观点,发行量20万份。现在该报属于布莱克报团。

1998年10月新创刊的《全国邮报》(Natoinal Post),这是布莱克报团在多伦多的综合性日报,创刊号达到加国创纪录的50万份。目前要站住脚跟,需要一番努力。

杂志

加拿大目前有各种杂志约1300种,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几家:

  1,《麦克琳》(Maclean's),加拿大最大的英文新闻周刊,1905年创刊,总部多伦多,发行量长期保持在60万份。该刊的内容和版面很像美国的新闻周刊,对加国内和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分析较有水平,报道面也较宽。该刊一直属于麦克莱恩-亨特公司。

  2,《星期六之夜》(Saturday night),1887年创刊,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与政治月刊,加国获文学奖最多的杂志,英文,总部多伦多,发行量54万份。所有权多次转移,现在属于布莱克报团。

  3,《主妇》(Chatelaine),1928年创刊,发行量最大的加拿大月刊,有英文和法文两种版本,英文发行量110万份,法文发行量30万份,总部多伦多。该刊属于麦克莱恩-亨特公司。

  另外,美国的《读者文摘》杂志在加的发行量很大,但按照加拿大政府的规定,其内容大部分必须是反映加国的。也就是说,这家美国杂志必须专门为加国读者另编一套内容。美国《时代》周刊因不能按照加国的要求处理内容而被停止在加发行。

加拿大的居民讲英语约七成,讲法语的约三成,经常发生文化冲突。因而加国政府规定,CBC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同等使用两种语言播出。

广播电视

加拿大全国有广播电台543座,其中公营台59座、民营台484座;电视台141座,其中公营台40座、民营台101座。全国最大的广播听众市场依次是多伦多、温哥华、蒙特利尔。全国有电视网四个,两个属于CBC,另外两个分别是民营的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(CTV)和民营的魁北克法语电视网(TVA)。全国收音机拥有量1997年达到3064万架、电视机1997.3万架,而人口则是2900万,早已饱和了。该国主要的广播电视公司情况如下:

  1,加拿大广播公司(英文缩写CBC,法文缩写MRC),加拿大最大的广播电视公司。该公司拥有四个全国性无线电广播网(英语和法语各二个)、两个电视网(英语和法语各一个),以及四个地方教育电视网和面对土著居民的加拿大北方网。公司领导机构设在渥太华,英语广播(广义)总部设在多伦多,法语广播总部设在蒙特利尔。该公司联合公营和民营的975座广播转播台和1296座电视转播台,使自己的广播、电视对全国的覆盖率达到99%。公司共有职工近万人,其中编采人员3800人。除了英法语与节目外,还用7种少数民族语言为北部土著居民服务。属于该公司的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使用11种语言对外广播。

  2,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(CTV),加拿大第一家,也是加国最大的民营电视公司,由25家民营电视台联合投资,总部多伦多。国内有8个分部,在世界5个主要城市驻有记者(包括北京)。覆盖加拿大97%的面积和98%的人口。

  3,罗杰斯传播公司(Rogers),加拿大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,属于爱德华.罗杰斯家族所有,总部多伦多。1986年收购了加拿大唯一全国性的无线电话公司(Cantel AT&T公司)以后,在加拿大有750万有线电视的用户。该公司在美国也拥有几十万用户。

  4,魁北克电视网(TVA),加拿大第二大民营电视公司,1971年9月成立,由10家民营地方电视台联合组建,主要为讲法语的加拿大人提供节目,收视率达到34%。公司总部蒙特利尔。

返 回

加拿大的图书馆

加拿大每个城市都有公立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,你可以到里面随意翻阅。除了各种书籍、报刊外,还有各种录像带、磁带,有些图书馆备有微缩胶卷,可以在机器上阅览历史性的文献,如旧报纸等。大一些的图书馆有很多中文书籍,但多为繁体字。书刊内容非常丰富,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国、但在中国却难以看到的书。你可以在图书馆内阅览图书,也可以借出。书是开架的,可以随便从书架上取书,在馆内的阅览桌上阅读。要记住:图书阅览完毕不要放回原处!你只可以放在书桌上,自有专业人员放还。因为读者不是专业人员,如果都是自己放回,即使是好心,也免不了放错,最终扰乱了图书馆秩序。

借书需要办理借书证,持自己的一个身份证件(如社会保险卡或护照等)以及一个证明你在本区居住的证据(如你从邮局收到的写有本人姓名和地址的信封)。每个图书馆的细节要求不一样,要善于张口询问图书管理员。寻找图书时如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向图书馆员求助,他们总会耐心帮助。借书要按期还,过期后会被罚款。除了许多公立图书馆,政府和大学的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,只是不能借书。加拿大的大学很美,没有院墙,大门也是象征性的,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,也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图书。

返 回

安省的教育系统结构

安省教育系统是由安省教育厅(Minister of Education &Training)主管,

  • 设定政策和守则
  • 策划课程内容大纲而实际执行教育工作是由各区教育局(Board of Education),不同教育局有不同政策,负责建设及管理学校,请教师,员工;批核课程及课本。

各区教育局成员是投选的教育委员(Education Trustee),家长有权向教 育委员表达意见去影响教育决策。各公立学校教育局的经费来自该区物业税,公民,永久居民或父母为纳税人都有权免费中小学教育,居住该区有优先权入读该区学校。

.安省学校类别

安省规定5至16岁的儿童必须入读该区学校。

公立学校由各教育区管理,中小学均免费。家长可电该住区教育局查询入学事宜,然后与个别 学校联络。

天主教学校是由政府提供资源,由天主教教学局管理,不收费,但入学者必需为教徒,或父母 其一人是教徒。家长可致电天主教教学局查询,并注册时须带备领洗 纸 。

私校是公立学校以外由私人或宗教团体开办并须付费部份是寄宿;可致电视向省府教育署查询及索取安省私校表。

.教育类别

省府无办理学前教育(Preschool)所以孩子在四岁前得要家长付费上私学或幼儿中心,不过如父母须工作,而经济有困难,可向政府申请资助。

幼 稚 园

省内不同地区市政府的幼儿园(Kindergarden)均有不同,详情可致电话925437查询。

小 学

安省小学共分八级别,及三类,除一般正规学校课程外,各市府还办另类的小学课程 (Alterntive Elementary Programs),如以法语授课 。详情可致电教育局查询。

中 学

安省中学(High School)由第九班至十二班,十三班则是预料,但安省将废除十三班,将中学改为四年。

中 学 类 别

基本上分为两类,一是文法中学,注重基本学科训练,毕业后多选读大学;二是工商业中学 (Business & Technical Institue),除文法外,并提供工 商业实用科目,毕业后多往专科学院(College)。

安 省 中 学 文 凭

Ontario Secondary Diploma

无论是文法或工商中学,修毕三十个分后,都可获得安省中学文凭 。

返 回

注册入学在加拿大

每一个公立学校校区都独立管理新移民学童的报名注册事宜。为确保该区学校有充足的学位让该区学童就读,学校局可能于报名时,要求出示确住该区、应入该校的证明。

你的子女将要接受程度评核,并入读编派的班级,但如果你认为评核不适当,可以向校长或班主任提出。报名时应带备下列文件:

  • 加拿大公民或移民证明
  • 子女的重要健康医疗资料
  • 由医生、诊所或医院发出的防疫注射纪录
  • 子女的学校纪录
  • 有关子女需要接受特别教学的资料。

英语辅助课程ESL 大多数学校都有专为有需要学习英语的学童而设的课程(在魁北克,为法语)。有关情况可询问校长、学校局办公室职员或接待中心。

返 回

抵加后如何送子女入学

跟据加拿大的法律,年龄在六至十六岁之间的孩子必须入学。 四至五岁的孩子可以进入小学里的学前班(kindergarden)。这里的小学、中学教育一共是十二年,所有公立学校教育都是免费的。

当你到达加拿大以後,就可以将孩子送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入学,这里的Elementary school一般有八个年级,Secondary school有四至五个年级,校方会根据你孩子的年龄和英语听、说等的实际水平安排其到 相应的年级中就学。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,所以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专门的ESL(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) 课程为新移民子女补习 英语。一般的学校里会有各种肤色的学生,所以你的孩子在学校里不会 感到特别或受到歧视,如果学校超过了步行的距离,学校会提供校车接 送,每天接送到你的楼门前。

这里的学校讲究因材施教,保护学生的个性,在一个班里可以有不同的 以衡量的进度,擅长学习的学生进度可能达到五级了,而差一点 的也许却连一级还过不去。但是有一点很可贵,就是在加拿大教育体制中是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的,且成绩是保密的,所以学习差点学生 们不易有自卑感,自然也就基本能自觉做到不通过做弊等手段去长级了。 学期从九月的第一周。开始到转年的六月的最後一周结束,圣庭节有两周的寒假。

返 回

在加拿大参加家长会

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加拿大,家长会基本上是同一模式:先集中报告,后分别接待。

首先,这一天学校停课,家长会分白天和晚上两批举行,这样可以尽量让更多的家长出席会议,同时也避免开会时家长太集中,等待时间过长。

家长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,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都聚集在一起,听校长介绍总的情况。集中活动后是家长和老师直接接触时间,全体老师都排坐在大厅内,每个家长预先都已经得到写有子女所修的科目、老师的名字以及现在在大厅的位置的清单,各位家长就可以按图索骥寻找子女的老师详谈了。

按规定,每次谈话不得超过15分钟,一般情况下,5分钟也就够了。在美国和加拿大,平时老师不注重学生成绩的排名,有时甚至于不公布学生的成绩。但在家长会时,老师会告诉你,你孩子的成绩在班上居第几位,在年级中是第几位,优点和缺点,以后努力的方向。因为内容具体,针对性强,虽然花费时间不长,但得益匪浅。

此外,在等候时还可以参观一下学校的陈列室、活动室、餐厅,了解子女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各种设施,这些当天全部向家长开放。

返 回

私立学校哪样好

公立中小学教育在加拿大是免费的, 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高, 教学器材齐备,师资雄厚, 为什么不少家长每年还要花费几千加元(私校年费约1-3千加元, 各校不同) 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呢? 有些家长并不富裕, 但为了孩子们的教育, 他们缩紧其它开支也要送孩子去私校读书, 原因何在呢? 我们调查了一些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们, 现将他们不惜花费金钱送子女上私立学校的原因综合如下:

  1. 偏爱传统教育

  私立学校采用传统教育方法教学, 也称保守。私校学生穿统一校服, 服从严格校规, 放学后有家庭作业等等, 采用古老旧式方法严教学生。家长们认为公立学校对学生太放纵, 给予太多自由, 不利孩子成长。目前公立学校也注意到此倾向, 有的学校已公开提出要恢复传统教育。

  2. 班级小,同学好

  私立学校的每班学生数量较公立学校的 25-30 名少得多, 一般不超过 15 名。教师有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, 并酌情给予个别辅导。私校的学生们因校规严, 知道家长们花费金钱送自己读私校不容易, 大部分都比较守规矩。吸毒,酗酒,吸烟的同学极少。即使有, 一旦被校方发现就会被开除。因此家长认为其在生长期极易受同学影响的孩子, 进私校不会学坏, 可以放心。   

  3. 树立孩子信仰

  相当一部分私立学校是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举办的, 这些学校上宗教课, 对信徒子女仅收年学费一千多加元。孩子们随家长信教信神, 又在学校培养坚定信仰, 从小自觉遵守教规校规, 家长不必担心子女受外界影响而叛教。

  4. 学习成绩高

  与大部分公立学校比较, 私立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高。在非萨学会每年评比的BC 省中学考试成绩排名中, 不少私立学校名列前茅。

 

© 版权 1999-2001 Ymclub.com 版权所有